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医圣手唯一存世的“补脾方”!补脾阳,强脾气、留住水谷精微

黄医生 皮肤科黄医生 2023-09-07

有人问我,从事中医药行业,学习中医药知识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?


我回答说,谦虚和谨慎是最关键的品质。在这方面,我觉得自己永远做得不够。


因为在我看来,中医药发展的几千年里,蕴含了太多宝贵的经验和思路,值得我们不断学习。我们可以一直扎实地学习,但永远也学不完!


现在,我想和你分享一个药物配伍。这个药物配伍是由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蒲师设计的。

尽管蒲师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去世,但他的贡献在中医界仍然被广泛认可。然而,作为曾经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医临床家,他在中医界留下了许多令人赞叹的业绩和贡献。

据说,他喜欢给徒弟赠送三样东西——一双草鞋、一把雨伞、一个灯笼。这些东西是用来应急救治病人时使用的。


据说,由于一次误诊的经历,他选择闭门谢绝接诊长达三年的时间,专心致志地研究典籍,并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。

蒲师的名字我就不透露了,为了避免广告嫌疑。如果你感兴趣,可以自己去查一查。他来自四川。

现在,我们来看一下蒲师留下的这个药物配伍:


- 党参、炙甘草各6克

- 白术、茯苓各9克

- 干姜、泽泻各4.5克

- 肉桂1.5克


每日一剂,水煎分2次口服。这个配伍的作用是温中散寒、健脾止泻。


在我学习这个方子时,曾经听老师讲过一个相关的病例。

故事是这样的,有一名男子白天腹泻至少5次,粪便呈水样,伴随腹胀和肠鸣。他已经连续一周多出现这些症状,整个人感觉虚脱。他曾经尝试使用理中汤的配伍,其中包括党参、白术、干姜等药材,但效果一般。


就在他感到绝望之际,他偶然遇到了蒲师。蒲师仔细诊脉后,发现患者舌淡、苔白腻,脉象沉弦,患者还出现了小便短少的情况。面对这一症状,蒲师毫不慌乱地为他开出了之前提到的那个药物配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位患者对中医医学有一定的了解,当他看到配伍中的党参、白术、炙甘草、干姜时,他立刻认出这是理中汤的组成成分。他提到自己之前曾尝试过理中汤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


蒲师却告诉他,虽然这个配伍遵循了理中汤的原则,但稍作了一些变化。这些变化虽然不大,但效果却截然不同。建议他尝试一下。


结果,患者在用药当天腹泻次数减少,在用药三天后,腹泻基本停止。后来,蒲师改用成药调养,最终患者康复。


现在,我来解释一下这里的道理。

首先,这位患者的主要问题在于寒湿困扰脾胃、脾气虚弱导致泄泻。观察他的症状,可见大便呈水样,伴有腹胀和肠鸣声,欲不振,舌苔腻而舌色淡,脉象沉弦,这些症状常见于寒湿困脾的情况。寒湿之邪滞留在肠间,因此经常出现腹泻。其中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舌苔腻、肠鸣、脉沉弦,这是寒湿困脾的诊断标准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应该采取什么治疗方法呢?答案是健脾、散寒、除湿。


实际上,中医有很多配伍可以用于这个目的。其中,理中汤就是一个专门用于这种情况的方剂,它记载在《伤寒论》中。原方的药物组合包括人参、白术、炙甘草、干姜。一般可以用党参替代人参。主要的目的是健脾、散寒、除湿。


然而,有时候这样的配伍力道还不够。那么怎么办呢?蒲师在配伍中加入了肉桂来温补脾肾之阳,并加入了泽泻、茯苓来利水。为什么要利水呢?因为通过利水排出体内的湿气,大便就会变得干燥一些。这就是所谓的利小便而实大便。


可以说,这个配伍是在理中汤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变化。据我所知,这种方法的效果比理中汤要好一些。

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,这个配伍是非常珍贵的,很少见的健脾止泻、散寒除湿的组合。可以说,它可能是唯一的。当然,我可能对此了解不够,这样的说法可能不准确。如果读者有不同的看法,欢迎提出批评。

无论如何,这个配伍在现实中具有重要意义。


在夏天,由于饮食过度、贪凉,脾阳虚弱,导致很多人受寒湿困扰。有些人甚至在一次重病后发展成慢性腹泻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能准确辨证,并使用上述经验进行调理,可能是科学的方法。我将这个写出来,以启发那些有类似问题的朋友。前提是,必须进行准确的辨证,并由专业医师进行辨证。如果你的泄泻是由湿热导致的,使用这个配伍可能会适得其反。

更多精彩爆文

中医:脾胃虚弱,中医有个特效穴位,每天按一按,或许有惊喜

中医:一味可解除腰痛、腿脚不利索的中药,滋补肝肾、强健腰膝

中医补脾有妙招,常按揉这6个穴位,轻松远离脾胃虚弱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